佛    典        

农夫说佛陀
不耕田不播种
看佛陀如何回答



我亲自听佛陀这样说:在某一时候,佛陀在拘萨罗国人世间游行说法。来到了一个名叫一那罗的部落,住在树林中。

一天,世尊穿好袈裟,手持钵盂,进入一那罗部落乞求食物,他这样想:今天是不是来得太早了,可以到耕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处乞求食物。

这时,耕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的五百架犁都套上了轭,准备耕田,为了生产食物。耕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远远望见世尊,说:“瞿昙!我今天耕田播种,以后丰收了,就有吃的食物了。沙门瞿昙也应该耕田播种,以后丰收了,才有吃的食物。”

佛陀告诉婆罗门:“我也在耕田播种,以准备今后的食物。”

婆罗门对佛陀说:“我从未看见过沙门瞿昙的犁、轭、套牛的皮带、牛缰绳、锄头、牛鞭,而你却说:我也在耕田播种,以准备今后的食物。”

那时,耕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说完这话后,又说了一首偈:

自说耕田者,而不见其耕; 

为我说耕田,令我知耕法。

(你自称是耕田者,我们从未见你耕种。请你说说耕种之事,让我们知道你如何耕种。)

那时,世尊说了一首偈,作为回答:

信心为种子,苦行为时雨, 

智慧为犁轭,惭愧心为辕。

正念自守护,是则善御者,

包藏身口业,如食处内藏。 

真实为真乘,乐住无懈怠, 

精进无废荒,安隐而速进,

直往不转还,得到无忧处。 

如是耕田者,逮得甘露果; 

如是耕田者,不还受诸有。

(信心是种子,苦行是及时雨,智慧是犁舆轭,惭愧心是辕。正确的意念来守护,这才是善于驾牛的人,控制身体的行为,言语谨慎,饮食有节,真实无妄就是我的耕种之道,乐此不疲,永不懈怠,勤奋修行好譬我驾辕的牛,安稳而快速前进,所至之处无荒田,一直向前不后退,最终到达无忧无虑之处。像这样的耕种,就能结出甘露之果;像这样的耕种,就能摆脱在种种迷妄的境界之中的轮迥。)

这时,耕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对佛陀说:“瞿昙!你真会耕田!瞿昙!你非常会耕田!”

于是,耕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听完世尊说的偈后,转而增强信仰佛法之心,他装满一大碗香甜美味的食物奉献给世尊。
世尊并不接受,又说了一句偈:
不因说法故,受彼食而食。
(不因为说法的原因而接受他人的食物。)
然后广为解说,就像以前为火与婆罗门广为解说一样。
这时,耕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对佛陀说:“瞿昙!现在将这些食物安放在什么地方?”
佛陀告诉婆罗门:“我还没看见诸天、恶魔、梵天、沙门、婆罗门、天神、世人能吃这食物而得安身。婆罗门!你把这些食物倒入没有虫子的水中,或者草很少的土地上。”
这时,婆罗门当即就把这些食物倒入没有虫子的水中,水中立刻沸腾,冒出浓烟,嘶嘶作响,就像把热铁丸丢进冷水中一样嘶嘶作响。
这时,婆罗门心想:沙门瞿昙实在是奇特!大德大力,才能够使食物产生如此神奇的变化。
这时,正是因为婆罗门亲眼看见了食物的这种神奇的变化,转而增强了信仰佛法之心,他对佛陀说:“瞿昙!我今天可以在正法中出家、受具足戒吗?”
佛陀告诉婆罗门:“你今天可在正法中出家、受具足戒,得比丘分。”
耕者婆罗豆婆遮婆罗门出家后,独自在僻静之处思考这个问题:族姓子在剃除须髪,穿上袈裟后,如何才能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乃至成为阿罗汉,精神上得到解脱。
——摘自《杂阿含经》白话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