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心明静

防非止恶


让修行佛法的佛弟子们 ,

只要专心的持念“密语”,

就能得到不可思议的功德。


|开国法师


近来因为启建法会的缘固,闻思经论《妙法莲华经》其中章节《陀罗尼品) 》特别的有感,其中一位菩萨如何是用神咒来护持说法者,而演化的法门。此经文也说到“供养八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的功德,尚不及“能受持法华经者,若读、诵通利,若书写经卷”的功德。因此药王菩萨为说《法华经》者,而说了这一个咒,用来守护修持者。

另外经文也特提到,药王菩萨所说守护的神咒,本为六十二亿恒河沙等诸佛所说,药王菩萨只是传授,并非出于他自己的创作。在吉藏大师《法华义疏》,对本经所读,并附义译。可知明咒真言,为了保存本来的梵音,故用音译,但其实咒语也是有意思的。与《妙法莲华经》同本异译的《正法华经》,对此的明咒,就是使用语义译的方式,举例谨录药王菩萨的四十三句咒文的其中一段义译如次:

“……所行奉修、寂然、澹泊、志默、解脱、济度、平等、无邪、安和、普平、灭尽、无尽、莫胜、玄默、澹然、总持、观察、光燿、有所依倚恃怙于内、究竟清净、无有坑坎、亦无高下、无有回旋、所周旋处、其目清净、等无所等、觉已越度、而察于法、合众、无音、所说解明、而怀止足、尽除节限、宣畅音响、晓了众声、而了文字、无有穷尽、永无力势、无所思念。”

读到这里想起了寒山禅师和拾得禅师的一段对话:

寒山禅师问: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禅师回答: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无论是祖师的话语或是陀罗尼的义译,其中的原理是异曲同工,当中笔者感受到每一个语词与语词之间对于修持善法,有着环环相扣忆持的作用,所以《大智度论》说:陀罗尼是梵文dhāraṇī的音译,义为总持,“总”则不起恶念、不失善念 ,“持”则能持善念、能遮恶念。再者《大智度论》卷5:

“陀罗尼,秦言能持,或言能遮;能持者,集种种善法,能持令不散不失,譬如完器盛水水不漏散。能遮者,恶不善根心生,能遮令不生。若欲作恶罪,持令不作,是名陀罗尼。”

在《大藏经》虽然与陀罗尼相关者很多。陀罗尼除了能持、能遮的含义,也是集合种种善法福德的种子,令善根长养而不失坏,就好比一个完好无缺的器皿一样,可以使里面盛着的清水,不至于洒漏出去。是能遮止防恶、不善业的心念,使之不能增长。就此来说,陀罗尼具有守护善德并遮止恶念的作用。

依功德的种类而论,陀罗尼是有许多种不同的专用词:

“陀罗尼”也称为“真言”,那是因为这种音声是超越时空而不变的,例如《大悲心陀罗尼经》,观世音菩萨于过去无量亿劫千光王静住如来前听闻此大悲心陀罗尼,然后在这个时代释迦牟尼佛面前宣说大悲心陀罗尼,经过了那么久远的时间,可是这个大悲心陀罗尼的音声是不会随着时间而改变的,因此,又称为“真言”意思是“真实不变的音声语言”。

“陀罗尼”称为“密语”,那是因为佛菩萨的咒语含藏了佛菩萨不可思议的慈悲愿力,不可思议的威德加持力,非凡夫所能测量,所以称为密语。佛菩萨为了利益度化众生离苦得乐,因此借由“密语”,将佛菩萨无量劫修行愿力的功德结晶,化为一句一句的“密语”,让修行佛法的佛弟子们,只要专心的持念“密语”,就能得到不可思议的功德。

“陀罗尼”称为“明”,那是因为持诵陀罗尼可以让身口意得到净化,烦恼不生进而发出光明,持诵陀罗尼的最高境界能够得到“三明六通”能修证深入禅定。

“陀罗尼”称为“咒”,“咒”即是祝愿的意思,因为诵念咒语可以得到诸佛菩萨的祝愿加持,而且持咒者也可以透过诵念咒语来祝愿他人,所以称为“咒”。

“陀罗尼”称为“种子”, “总一切法,持无量义”,这个是《华严经》“一为无量,无量为一”的境界,例如,华严经有四十二个梵文字母,只要念诵一个梵音字母就能通达甚深的般若波罗蜜门。

换言之陀罗尼在经论的形式大致可分为四种形式:

种子字:只有一个音节,如植物的种子例如“嗡”、“啊”、“吽”等。又或者一个种子亦代表着一位本尊,种子字等于是佛菩萨的签名,只要观想种子字就能和佛菩萨接连。

心咒:一般只有几个音节到十几个音节,是咒语的中心或重心,故称咒心;例如观音菩萨〈六字真言〉、文殊菩萨〈五字心咒〉等;

短咒:一般只有短短的几句;例如〈功德宝山神咒〉、〈药师灌顶真言〉等;

长咒:有十几句、几十句甚至百千句,例如〈大悲咒〉、〈楞严咒〉、〈尊胜咒〉等。

所以诸如闻持陀罗尼或是入音声陀罗尼是修持戒、定、慧的方便善巧。我们可以从语境、功能和形态等不同的角度去考察。好比能背诵闻持大悲咒、楞严咒陀罗尼,其记诵能力是非常出色的,这就如同过耳即诵、过目不忘一般。如果修持到一定的程度,即便在遍是恶语骂詈的环境下,也是能做到心地清净而不生嗔恨。这是因为陀罗尼本就具有能持、能遮的妙用,是因为持诵陀罗尼的缘故而未受恶言所围绕,不至于因为恶言而其烦恼。

即便是功力不深,在遭遇到不良对境上,亦可根据音声陀罗尼的功德妙境而作思惟:假如我听到慢骂之声而要动怒的时候,此时我应该思惟,由于我的耳根正好在骂詈之声的周围,因此我听到了这些不好的声音,倘若我的耳根远离了骂的声音,自然就不会因此而动怒了。因为被我听到了,所以我才会有嗔怒;如果远离了呢!由于我听不到,所以也不会起嗔怒心了。因此,我是否会起嗔怒之心,乃是由于自心耽着于“自我”这个幻相而引起的虚妄烦恼罢了。

此外,所谓骂声,只不过是一些拼凑而成的音节罢了,通过意识的分别功能,不由自主将这些本来就没什么意义的音节强行连贯起来,从而形成了令人不悦的,这岂不是庸人自扰吗?倘若此时听到的是一个不通晓这种语言的人,那么这些音节就构不成所谓的恶言;故此说来,恶言骂声也是人为加诸音节符号之一罢了…。刚好早上泡油传来一句“快乐的种子来自你的心,健康第一”就换位思考或许生活中的说好话,善言善语,即是菩萨另类的陀罗尼呢!

  文    开  国  法  

字里禅机·人间悟语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