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 生 · 风 · 景



满世界跑的
小红书写作屋
后劲很大



今年,小红书“身边写作大赛”办到了第二届。这一次,他们真的来到了大众“身边”——
9月10日启动线上征稿后,小红书的线下“写作屋”也正式开启了全球之旅。
这是一间高2.6米的红顶小屋。过去一周,它漂流去了世界上的七座城市,只是为了呼告大家做一件事:
去写作吧!去记录哪怕只是一瞬的灵感。
于是,在深圳的公园、成都的菜场、梅州的田间、巴黎的河畔、杜塞尔多夫的市集、东京的书店,不同语言、肤色、文化的朋友走进这间小小的写作屋,重新提起笔。
小红书也因此搜集来了上百个故事。

以下是写作屋全球漂流手记的细节,这是属于每个地方的生活文学,也是人们书写生活时的心意相通。

广东梅州

写作是用土里长出来的灵感换鸡蛋

1

梅州的写作屋是在小雨中搭起来的。村里叔叔阿姨都来帮忙,大力士阿贤叔三两下就固定好了屋架——就像种一棵树那样自然。

2

工作人员拿着喇叭在村里喊:“写作换鸡蛋!”

于是阿公阿婆从屋里探出头,小朋友一放学就马上跑来玩,他们准备了打印机,怕有人不会写字,阿姨们摆摆手,随口的自嘲就成为墙上的大作:

“每日做细做去还半条命,脉个野写唔出啰(每天干活累半死,啥也写不出咯)。”

“天弓”是彩虹的土名。她的诗句里都是土里长出的颜色:土橙黄、沙田柚青、番茄红、吊菜紫。巧的是,她写作的那天,天空突然落雨,给了我们好大一道彩虹。

写完诗,琼英奶奶非要送我们玉米。第二天蒸熟一尝,才知道——好香浓,原来田里的作物,就是她种下的诗句。

短短一天,写作屋就从一间普通的黄色小屋变成了小朋友的游乐场。第二天,小屋被村民们插上了五颜六色的翅膀。写作,变得像是唱歌、吃饭、微笑、嬉闹一般的日常。

连大家的诗都开始变得欢乐了!

最后,阿姨婆们在生活大作家签约仪式的幕布上,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她们是钟琼英、邓裕君、巫秀云、饶艳霞、吴雪春、美珍、筱媚……

站长说,这里有真正的民人民言!



德国 杜塞尔多夫

写作是把每一段风雨都变成好日子

1

写作屋的搭建提前了一天,这给了卡尔集市的摊主们充足的“研究”时间。

他们对这个2.6米高的黄色屋子有着友善的好奇,像是在打量邻居新装了一只古怪邮箱——带着一种质朴的实用主义关怀。

2

全场写作速度最快的一位诗人,是一位土耳其大叔,他看到信纸就径直走过去,没有围观,没有问询,流程熟练得像是每天都要来这么一回。他写下:“爱给所有人”(Liebe für alle)

然后他放下笔,走了。

3

全场写作速度最慢的一位诗人,是一位三过写作屋才踏进来落笔的德国老爷爷,最终留下的句子简单却温暖:“来自一位帕德博恩朋友,向杜塞尔多夫的大家问好。”

他和土耳其大叔真应该见一面。

4

最具体的浪漫属于一个德国少年。

他的暗恋对象就住附近,于是他在心爱之人每天必经之路留下这样的诗句:

你出现在我的梦里

我责怪我的双手

它们无法触碰到你


请继续行走

在我幻想的小径上

因为明天

我们会再次相遇在梦中


5

也有人选择将浪漫私藏于心。

一位德国朋友,在弄清楚这个小屋的意图后,静静想了一会儿,最终留下了四行诗:

在碎石路上 / 雨落在砖墙之间 / 灯架 / 开出了花

他没有写爱情,没有写祝愿,只是把杜塞尔多夫街头一瞬细微的光亮,塞进了信纸的格子——

那是独属于他的,浪漫的实用主义日常。

6

第二天,风大雨大,外面的海报被吹倒了无数次。小屋成了临时的避雨所。在这个灰扑扑的时刻,却有三个人陆续走进来。

Laura,发尾泛白,手上有海娜,她写下:“错误的人总会离开。” 

Stephan,越南裔,看起来是位超绝高能量人,留下的句子也是正能量满满:“Every Rejection is a step closer to the right door(每一次被拒绝,都是离正确的门更近了一步).”

最后进来的是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她颤巍巍地落笔,认真地一字一句写下:“Heute ist ein guter Tag(今天是个好日子).”

原来专注的人,真的能让风雨安静下来。




日本 东京

写作是在炎夏等待一个秋天

1

九月的东京依然热浪滚烫,明黄色的写作屋伫立在街角,都忍不住伸出好长的一条舌头。

2

一位来自东北的26岁留子率先了留下自己的困惑:

在这个每天都会失去一小时的国度里 / 已经来东京留学四个月 / 但灵魂好像还活在东八区

3

Jio在高速扩张的互联网名企上班,他在自己身上文下“爱”与“欲”两个字,因为相信这两个字是幸福的基石,Jio写下他的诗句:

成为社会人后 / 虽然经济上安定了 / 但心里总感觉缺点什么 / 所以现在的我想要一边拥抱爱和欲 / 一边继续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4

还有一位西装革履的,像是日剧人物一般的中年大叔。

拿了纸笔,他钻进旁边的茑屋书店,许久递来一段话:

「想写。但不知道该写点什么好。虽然很想表达,但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心情。我到底是谁?想要抽身,但是没有勇气。希望和绝望混杂在一起。太难了。人们总是说人生是开心的,但因为我过得不顺,所以无法说出这种话。」

了解后才知道,他是日本体育大学的教授兼足球教练,曾带学生来中国和清华足球队踢过友谊赛,带过的孩子还踢进过职业队,完全就是青春电影里的设定——如果他不是正在上演《中年教练之困惑》的话。

小红书问:您是不是最近生活上遇到了一些不顺心的事?

一边问一边脑补:穿着全套西装,拿着一本书,是不是中年失业不敢告诉家人所以每天西装革履假装出门上班实际上找个地方看一整天书……

大叔不语,只是一味地夸奖中国。

小红书说:万一你写的内容上了中国的新闻,就把链接发给你。

他笑笑:我写的这种东西怎么可能上新闻呢。

是人生遇到挫折的人会有的自卑。

但很想告诉他,挫折和迷茫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也值得被看见。

5

一对夫妇带着孩子走来。丈夫在中国生活了三十年,妻子温柔地对孩子说:“看,爸爸在说中文呢。”

爸爸用中文写下:

“东京很热,但,马上就秋天。希望你们的工作顺利!”

6

更年轻的一对夫妇各自写了诗。在诗里,丈夫注视妻子,妻子注视孩子,像在注视一个正在成熟的季节。

丈夫的诗:

《妻子与我》

第一次看着妻子时,觉得她真是漂亮。

这个人到底喜欢我什么才选择的我呢。

真是个怪人。

这么看,我俩都是怪人。正正好。


妻子的诗:

今天女儿变成了考拉。

她被老师慢慢地放下来,走向朋友那里去。

明天她会变成什么动物呢。

要不我明天也化身成什么动物吧。

好期待明天。



法国 巴黎

写作是把“不同”汇进同一条河里

1

在法语中,“语言”和“舌头”是同一个词——langue。

暴雨中,写作屋在塞纳河畔轻轻呼唤着每一个路过的行人:来躲躲雨吧,无论用什么语言,文学始终是我们最后的避难所。

2

于是当人们钻进小屋低头写作,偶尔,你会看见一对渐渐升起的苹果肌。

3

一位笑起来有酒窝的中国女孩,一个人在写作屋里思考了很久,写着写着,她会抬头望向塞纳河,再低下头继续,她说自己在巴黎五年了,却还有说不完的话要写给这座城市。

4

有留子在写乡愁。一个法国小男孩好奇地凑过来,问这是什么。她说这是“Nostalgie”(乡愁),还教他背诵《静夜思》的“床前明月光”。

小男孩眨眨眼,递上一根法棍,说:“这是法国的月亮,吃了就不想家啦!”

5

忍不住想,维克多·雨果在写《巴黎圣母院》的时候,也站在和小红书同样的位置发过呆吗?

大主教桥的背后就是圣母院,当这间突兀的小房子出现,路人很难不被大红色的三角形屋顶吸引目光。

像是城市里的一个小小惊叹号。

6

一位白发奶奶张口就是中文,她正是在小红书上拥有三十五万粉丝的大象奶奶——十八岁便开始学中文,如今儿子也在中国工作。为了参加这场活动,她特意从交通不便的地方走路赶来,留下了三张密密麻麻写满文字的卡片。

她写道:

「夏天已远去,我在漫长的夜里与家人相聚。空气中弥漫着轻盈的气息,大自然赠我一幅丰盈的画卷。随着秋天的脚步渐近,我的心渐渐沉静,每片落叶都像一朵小花。每一天都让我更接近冬季,四季更替,而我也随之改变。」

7

巴黎也人人皆文豪。

常常有人默默贴上一段话,就消失在人群中。等我们发现:“好诗!” 的时候,他们早已经悄悄走掉了。

第一首诗:

时光流逝

我们见证

我们创造

我们生活

成为自己

成为自由

成为幸福

活出“活着”

幸福人生


第二首诗:

一个被悬停的瞬间

我的未来

我的爱,就在我手的尽头:

那是我八岁的女儿

 

第三首诗:

以前,我想要征服整个世界

如今,我用我的假牙逗世界发笑

8

华人书店 8lithèque八梨空间,是写作屋在巴黎“漂流”的第二站。

有法国人兴致勃勃地用中文写下句子,也有中国人认真地用法语构思。写作屋里,被提及最多的,是秋天、是巴黎、是异乡人心底的一点柔软思绪。

9

一位优雅的法国女士牵着年迈的母亲来买书,提笔写下带着安妮·埃尔诺般质地的文字。

另一位叫卡米耶·西恩的女士则留下了日常的瞬间:

天气灰蒙蒙的,时不时有阳光。

天气预报说明天下午会下雨,

但此刻天气很好,还带着一点风。

这让人觉得很舒服。


有好消息,也有坏消息。

我吃得很好,也睡得很好。

生活还在继续。


卡米耶·西恩

巴黎

2025年9月11日


10

在文字的河流里,国籍、语言、身份都被温柔地融化。千种人生,万般滋味,最终都在纸上相遇,此刻,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欢迎点击 ⬇️
慈悲电子杂志(订阅)https://forms.gle/oVfN3M6bWqYfXanq5 
慈悲网(赞助)https://forms.gle/1n2H61AFfqCGRcXd9

評論

留言

成功
错误